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化工学院召开2025年本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研讨会——擘画"化工+智能"新蓝图



时间:2025-03-28 作者: 点击:[]

3月23日,化工学院在知顺楼F213召开“2025年化工学院本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研讨会”。 学校教务处领导、学院领导班子、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及委员、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中心主任、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等6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刘涛院长和张文珍书记共同主持。

会议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主培养质量提升与保障等开展专题研讨。学院副院长李琳作题为《明确目标、凝聚共识、锻造新优势、激发新动能》的本科教学工作报告,从国家、教育部、学校、学院四个层面的战略发展目标和政策导向出发,全面分析了化工学院新时代人才培养的新形势,提出了学院人才培养的新使命、新挑战、新问题,谋划了以高端化、数智化、多元化——“三化”融合为核心的改革方向,针对“锻造新优势”提出改革设想。

学院副院长姜晓滨、副书记王晓光分别从本研贯通及学生工作角度提出存在问题及改革思路,学院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老师对现存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各系主任、教研室主任、教学名师、教学骨干积极发言,对人才培养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改革建议。

学校教务处刘志军处长指出,面对日新月异的智能+时代,化工学院应加速攻坚、聚力突破,引领并深入探索“化工+智能”的交叉融合,提升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水平,注重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从“专业优化、数智赋能、本研贯通、国际合作”四个方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全国领先的“化工+智能”人才自主培养高地。

学院教指委主任李志义教授总结强调,本次会议是在人才培养范式被人工智能改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全校首个学院级别的大规模、高规格人才培养研讨会,体现了化工学院对本科人才培养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全院上下要转变思想,自我革命,在专业建设上,要打破传统专业壁垒,构建柔性化培养体系;在课程建设上,要转变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赋能,推动“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转变,以智能化教学变革培育时代新人。

刘涛院长指出,经过几代人的接续奋斗,学院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学院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次会议凝心聚力,明确了学院未来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举措。他强调,本科人才培养作为学院发展的根基与使命,各专业、各基层教学组织要以本次会议的研讨结果为指引,紧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兼具科学性与前瞻性的改革方案,确保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做出新贡献。张文珍书记要求全院教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持续深化“一融双高”建设,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师队伍水平双提升,凝聚起学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同时,将会议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提升学院的本科教育质量,为推动学校事业卓越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此次研讨会标志着化工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进入全新阶段。学院将切实以国家战略发展为导向,按照学校新优势锻造年“353工程”战略部署,进一步夯实人才培养核心地位,聚焦“以知识为中心”向“以能力为中心”培养模式转变,不断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高水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共逐新赛道、共创新优势、激发新动能。

下一条:化工学院党委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