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研究进展 >> 正文

郭新闻教授团队:双优化策略设计合成MOF实现高选择性CO2光还原制甲酸



时间:2023-02-04 作者: 点击:[]

全球对碳中和需求的认识推动了基于CO2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的碳循环研究。其中,由柔性金属中心和有机配体组成的MOFs材料为太阳能驱动的CO2转化提供了一个具有前景的平台。从根本上讲,MOFs光催化剂在支持CO2还原方面的有效性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即其提供和维持光生电子的能力以及其活化CO2反应物的有效性。过去的大量研究旨在通过优化这两个因素之一来提高MOFs的光催化性能。然而,光催化过程通常涉及复杂的多步链式反应,对任一方面的孤立优化只能导致有效的性能增量。最近,人们发现当具有适当氧化还原电势的金属与MOFs中的螯合配体配位时,会导致在禁带中产生新能级。这意味着能够通过设计具有独特能带结构的MOFs来支持进一步的电子转移,从而增加有效光生电子的数量。此外,如果金属的选择同时考虑其对CO2和反应中间体的亲和力,则能够加速CO2活化并提高反应选择性。

图1.具有原子分散Fe位点的二维Fe/Ti-BPDC光催化剂的合成示意图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郭新闻教授团队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期刊上发表了题为“Dual-optimization strategy engineered Ti-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Fe active sites forhighly-selective COphotoreduction to formic acid”的文章。该工作采用双重优化设计策略,合成了一种具有原子分散Fe位点的新型二维MOF光催化剂,Fe/Ti-BPDC,实现高活性高选择性的光催化CO2还原制甲酸。这归因于催化剂实现的“双重优化”,以维持光生电子的供应并有效活化CO2。具体而言,Fe/Ti-BPDC通过独特的电子转移机制为CO2光催化过程提供高比例的有效光生电子。同时,CO2和原子分散的Fe活性位点之间的强O/Fe亲和力不仅能够实现CO2的快速活化,还决定了中间反应路径以达到高甲酸选择性。

图2. Fe/Ti-BPDC结构分析及反应机理分析

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何潇宇博士,论文通讯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郭新闻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宋春山教授、大连理工大学侯军刚教授和西澳大利亚大学杨虹教授,该研究得到辽宁省兴辽英才高水平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智能材料化工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专项资金的资助。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apcatb.2023.122418

上一条:王治宇教授团队AM:多谱学原位分析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失效机制 下一条:纳米颗粒呼吸道黏液穿透机制研究—黏液中畅行的纳米粒子助力吸入式疫苗及药物的设计和开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