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研究进展 >> 正文

均孔Janus膜实现中空晶体超结构的绿色精准制备



时间:2022-12-29 作者:姜晓滨 点击:[]

反应结晶耦合非均相化学反应和结晶过程,是实现制备先进功能材料的基础技术。例如,基于仿生矿化过程构建的空心微球材料,具有密度小、比表面积大、可装载小分子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医药等领域。然而,液-液反应结晶,尤其是同种溶剂体系,缺少可控的反应结晶界面,结晶控制极其困难。目前,多采用添加剂作为模板,通过溶剂萃取、洗涤或高温煅烧等方式去除模板制备空心颗粒材料。整个过程调控难度大,制备选择性不够高,绿色化和连续化程度低。

大连理工大学高性能膜与膜耦合过程强化团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2, 14, 4739;Chem. Eng. Sci.2022, 266, 118287.),通过“一步漂浮法”制备具有各向异性浸润的纳米级均孔Janus膜,耦合亲水通道的液体输送和疏水端口的门控效应,协同驱动离子定向传递和界面反应结晶过程。其中,毛细效应和渗透压协同驱动离子由亲水孔道向疏水端口定向传递。疏水端口的Ca2+离子与亲水通道的CO32-离子反应,产生浓度差作为传递驱动力,引导CO32-离子自发地由亲水通道向疏水端口扩散,从而实现离子定向传输。进一步,Janus膜疏水界面孔道处形成天然的液-液反应界面,将反应结晶过程限制在纳米级膜孔附近,有效调节受限空间内晶核前驱体的形成,构建了可精准控制的“液-液结晶区”(如图1A)。

1.Janus均孔膜精准制备中空CaCO3晶体超结构:(A)定向调控离子传递和界面结晶区构建原理;(B)不同界面浸润性Janus膜的调控结果;(C)不同反应时间下的晶体超结构调节结果;(D)Janus膜界面制备中空晶体超结构原理

Janus均孔膜的结构和功能具有灵活的可调性,通过调控膜两侧浸润性差异,离子种类及浓度,实现对液-液反应结晶过程的控制,精准控制空心微球颗粒与立方型晶体的转变(图1B)。该方法制备的空心结构粒径和厚度具有较宽的可调性,制备选择性可达92%(图1C)。其核心调控原理是Janus均孔膜的亚微米级孔道结构有效地限制了CaCO3前驱体的扩散,使其倾向于粘附和聚集,经过逐渐累积优先形成无定形碳酸钙(ACC)。然后,ACC颗粒为了降低表面能更倾向于以球形形状聚集。最后,Ca2+离子作为二次成核中心吸附在ACC团聚体外表面,促进外部表面的ACC溶解再结晶,外部表面ACC可以结晶并生长为方解石CaCO3空心微球,形成空心球形晶体超结构(图1D)。

基于Janus膜调控的直接反应结晶法,突破了经典方法需要依赖有机溶剂的瓶颈,无需添加诱导剂调控扩散,即可在均相水溶液中成功制备空心球形晶体,制备过程绿色环保、连续性好、通量高,有利于大规模高效生产。该项研究也为开发系列膜调控结晶专用材料,在膜单元内的制备高端微纳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以上相关成果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Adv. Funct.Mater.2022, DOI:10.1002/adfm.202210074)。论文第一作者为化工学院博士生吴梦园,通讯作者为化工学院姜晓滨教授。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兴辽英才”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科学家团队的支持。

文章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210074

上一条:郭新闻教授团队:钛硅分子筛TS-1中新型活性钛催化中心的制备、表征和应用 下一条:智能响应型光子晶体材料取得新进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