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科研成果 >> 研究进展 >> 正文

梁长海教授团队在纳米金催化方面取得新进展



时间:2021-04-07 作者: 点击:[]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梁长海教授团队以封面形式在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期刊发表了金催化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工作以Development of gold catalysts supported by unreducible materials: Design and promotions”为题,结合近十年不可还原载体负载型金催化剂在多相催化领域的应用及作者近年的相关研究工作进行综述。

 

近年来,研究学者将负载型金催化剂的应用视为多相催化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载体的选取可以有效调控纳米金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催化活性。针对载体本身对反应是否具有活性,可将金催化剂的载体分为活性载体与惰性载体。其中惰性载体,诸如碳基材料、氧化硅、氧化铝等,多为反应条件下不具备还原性或不可进行还原处理的材料,不释放活性氧物种,通常对反应亦不具备催化活性。一般情况下,以传统不可还原性材料负载Au NPs时,若非采用特殊的优化手段,该类金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通常差强人意。尽管如此,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亦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例如其多具有易于调控的表面性能、可调变的多样化微观结构,丰富的地壳储量和易于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等。因此,针对不可还原材料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探讨创新性的改性手段及其对金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理性调控,成为近年来纳米金催化领域中最引人入胜的研究课题之一。

 

该综述围绕Au-载体/助剂表界面性质的精准调控及理性验证,以CO氧化与醇类选择氧化等反应为探针,对基于不可还原材料的纳米金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和改性手段进行了多尺度的分析和诠释。结合本组研究工作及近十年相关文献报道,以几种典型的不可还原材料为例,针对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阐述。从催化剂设计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方案入手,对特殊结构材料的独创性研制手段、二元金属掺杂及表面功能化手段、特殊氛围处理等备受关注的改性手段进行归纳。并进一步针对改性手段影响表面化学结构、电子结构、Au-载体/助剂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催化剂形貌的实例,以及水物种参与对反应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对比讨论。本综述旨在为致力于金催化研究工作及有志在该领域一展抱负的研究学者拓展新的思路及方向,全面理解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在金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进一步激发不可还原载体负载金催化剂开发的新思路,推动纳米金催化的工业化进程。

论文第一作者为:罗靖洁副教授,通讯作者为:梁长海教授。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连市杰出人才项目、中央高校启动经费项目的大力支持。

文献信息:Jingjie Luo, Yanan Dong, Corinne Petit, Changhai Liang*, Chin. J. Catal., 2020, 42: 670693.


上一条: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团队在固体13C核磁共振定量表征煤结构与煤热解过程孔隙结构演变模型方面研究进展 下一条:鱼与熊掌可兼得:高能量、高安全性无金属锂准固态二次电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