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正文

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时间:2020-11-13 作者: 点击:[]

大连理工大学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20年11月3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出席本次会议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有佟振合院士、段雪院士、丁奎岭院士、蹇锡高院士、费维扬院士、冯守华院士、张涛院士、席振峰院士、孙立成院士、曲景平教授、元英进教授、李伯耿教授、骆广生教授,特邀专家姚建年院士、李洪钟院士、柴之芳院士,以及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闫金定处长。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毕明树教授、科学技术研究院负责人、化工学院负责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骨干教师参加了会议。

 

 

毕明树副校长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在学术研究、应用开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对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给予的热情关心和大力支持致以衷心的感谢。他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进一步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四个面向”,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组建国家实验室并对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为了加强基础研究,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科技部也一直在抓紧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国家的号召就是高校的使命,我校高度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在各位专家的悉心指导下,实验室各项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辐射并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在推动我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正在以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结合学校的实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智能化学产品工程前沿科学中心的培育和建设工作。最后,毕明树恳请各位专家对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对实验室的优化整合和未来发展以及前沿科学中心建设方案出谋划策、把关定向,争取早日建成智能化学产品工程前沿科学中心,更好地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指导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四个面向”,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支撑国家发展战略,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建设科技强国。

 

科技部高技术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处闫金定处长讲话提到,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一直以来受到从中央到科技界的广泛高度重视,从1984年开始经过36年的不懈努力,在国家研究中心、高校、科学院和企业中共建设了500多个优秀重点实验室,对国家的科技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发展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指出,我们国家的两院院士有一半以上都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产生,同时,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高水平奖项几乎都来自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明确要求抓紧布局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定位从服务一个学科到服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生了根本改变,勉励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要以此次重组为契机,继续发挥强势学科优势,整合实验室资源,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为国家“十四五”规划建设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

 

重点实验室主任彭孝军院士从实验室基本情况、主要进展与成效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向与会专家汇报了近年来的工作进展。重点实验室围绕分子特定结构与应用功能、分子聚集态结构与应用功能和清洁制备工艺过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在染料及其光化学、精细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清洁制备技术三个研究方向取得了突出成绩。同时,实验室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坚持创新型研究并推动产学研融合,在全国建立多家研究院,辐射全国数十家化工企业,引领相关行业发展,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本次会议向委员们汇报重点实验室近年来的工作进展的同时凝练成果与建设团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前沿科学中心论证建设,希望各位委员能够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樊江莉教授、吕小兵教授、刘涛教授和贺高红教授分别就“靶向性光敏染料及其生物医学应用”、“手性高分子合成及其立体相互作用”、“光开关分子体系的精准合成与功能调控”、“气体分离和新能源膜与膜工程”做了专题报告。

在学术委员会讨论中,委员们一致认为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在基础研究、应用转化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实验室肩负起了历史责任,特别是针对“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早谋划,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委员们建议集中攻坚将肿瘤的检测提前到发病前期。同时,对实验室在队伍建设、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定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融合、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委员们勉励重点实验室应继续坚持“四个面向”,并以此次前沿科学中心的论证申报为契机,瞄准精细化工智能化国际前沿和“卡脖子”难题,通过精细化工产品和过程智能化基础与应用基础创新研究,为健康、信息、能源领域的变革性发展提供支撑,培养和集聚高水平人才,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上一条:材料化工教工党支部组织参观旅顺博物馆和旅顺日俄监狱旧址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兴辽英才计划”能源催化材料与过程创新团队举行第二届表界面化学与催化研讨会

关闭